台灣PC產業吹起整併號角 華碩、技嘉合組新公司 鞏固主機板版圖
Clone主機板市場衰退 親密合作取代殺價風險
2006年第一季全球電腦需求並無明顯成長,加上品牌效應集中的影響,全球電腦前十大品牌佔有率由2005年第一季50%上升至55%,擠壓Clone(組裝)市場佔有率節節衰退;另一方面,在轉換新機種與出清主機板庫存的雙重因素下,市場殺價競爭激烈,導致華碩第一季財報不如預期,上半年出貨僅較2005年同期成長6%;其他主機板廠商如技嘉、微星亦受到相同的衝擊,更加速華碩及技嘉共組新公司的動作。除上述市場衝擊外,拓墣產業研究所認為華碩與技嘉選擇籌組新公司,而非入主或併購的策略,主因在於避免併購或入主帶來的企業文化、人才轉換、客戶信任等問題,而影響未來市場佈局。
華碩與技嘉合組新公司力抗「鴻海」主機板當一哥
拓墣產業研究所認為華碩與技嘉合組新公司有助於緩和主機板市場的殺價競爭,擴大規模經濟,有效發揮共同生產、採購、研發的經濟綜效,可望降低生產製造成本,提升毛利率,進而達到防堵鴻海切入自有品牌主機板市場及OEM低價搶單的目的。以2006年各業者主機板出貨目標來看,華碩與技嘉在自有品牌主機板將出貨4,800萬片,全球市佔率可達6成,有效圍堵鴻海由600萬片提升至900萬~1,000萬片所帶來的後進威脅。從規模經濟角度來看,華碩與技嘉年產量總額高達7,700萬片,是鴻海生產的1.6倍,將帶來驚人的Cost Down效應;其次,在2006年Cebit展中,鴻海正式跨入自有品牌高階繪圖卡市場,對華碩及技嘉繪圖卡部門將是芒刺在背,因此合組後新公司可望集合華碩與技嘉的資源,有效防止鴻海漁翁得利。
這項合資案對其他兩家主機板廠微星、精英的影響不小。由於大同及寶成各擁有精英約30%及21%股權,在Desktop部門原來訂單穩定且海爾PC切入中國市場成功的情況下,精英可能面臨的Clone市場衰退,將由OEM訂單回補;而微星在此次華碩、技嘉合組新公司的壓力下,產品、通路及價格都難以突破瓶頸,主機板事業將相對影響較大,未來營收重心將擺在消費電子產品。
表一、2006年台灣五大主機板業者出貨量預估
單位:千片
Source:各公司資料;拓墣產業研究所整理,2006/8
技嘉短空長多 華碩重申品牌與代工分家
拓墣產業研究所認為技嘉將主要營收與獲利的主機板及繪圖卡部門,利用資產作價方式投資新公司,所佔股份為51%,短期之內營運及獲利來源將受影響。但在過去幾年,相較於華碩購併動作不斷,技嘉是台灣四大主機板廠商中策略相對保守者;隨著微星切入消費電子產品,並在今(2006)年可望轉虧為盈;精英大動作併大同Desktop部門、志合(Notebook代工業者),面對越來越難做的PC市場,技嘉不下猛藥,未來前景相對不明朗,因此就長期而言,與華碩合資新公司的策略將使技嘉擁有更多籌碼(現金新台幣40億元)進行多元化品牌策略佈局,亦可擴大技嘉原先的出貨規模並降低成本,將帶來比獨力發展更大的發展空間。
表二、2005年華碩與技嘉主機板OEM客戶
單位:千片
Source:各公司資料;拓墣產業研究所整理,2006/8
在華碩方面,面對中歐、非洲、東南亞等新興市場逐年成長,華碩在這些新興地區處於相對弱勢的市場通路,與技嘉合組新公司,通路實力將更上一層樓,也可為新公司代工,取得更多代工訂單。其次,未來華碩、技嘉自有品牌將主攻高階市場,華擎鎖定中低階市場為主,繼HP、Compaq的雙品牌策略,華碩也將運用此模式,更鞏固其通路策略。此外,華碩一直希望讓國際PC大廠了解切割代工及品牌,對國際大廠並無影響且是利多,因此華碩藉成立新公司,讓其擁有自有品牌,重申品牌與代工分家的理念。在兩家重組新公司後,面對OEM訂單的掌握度更高,可以提供更好的技術與價格服務,但有可能因為宏碁與華碩在PC市場上的瑜亮之爭,而流失宏碁的訂單。